【幼儿园语言教案】一、活动名称:《小兔乖乖》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理解“小兔子”与“大灰狼”的角色特征,认识基本的动物形象。
2. 语言目标:学习简单的对话,如“你是谁?”、“我是妈妈。”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分辨真假的能力,增强对家人和朋友的信任感。
三、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小兔子、大灰狼、兔妈妈)
- 头饰:小兔子、大灰狼、兔妈妈
- 背景音乐(轻柔的儿歌)
- 课件或绘本《小兔乖乖》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温柔的声音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它遇到了一只大灰狼。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述《小兔乖乖》的故事:
“有一天,兔妈妈要出门去采蘑菇,她告诉小兔子说:‘我去一下,你在家等我,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小兔子点点头,坐在家里。不一会儿,门外传来敲门声,小兔子问:‘你是谁?’外面的人说:‘我是妈妈。’小兔子说:‘我要看看你的耳朵是不是白色的。’外面的人说:‘我的耳朵是白色的。’小兔子打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
接着,教师模仿大灰狼的声音说:“我是妈妈。”小兔子说:“我要看看你的耳朵是不是白色的。”大灰狼说:“我的耳朵是白色的。”小兔子没有开门,最后发现是大灰狼,吓得躲进被子里。
3. 角色扮演(10分钟)
请幼儿戴上头饰,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互动,如:
- 小兔子:“你是谁?”
- 大灰狼:“我是妈妈。”
- 小兔子:“我要看看你的耳朵。”
- 大灰狼:“我的耳朵是白色的。”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4. 讨论与总结(5分钟)
教师提问:
- “小兔子为什么没有开门?”
- “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
- “我们遇到陌生人时应该怎么办?”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强调“不给陌生人开门”的重要性。
五、延伸活动:
1.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兔子”和“大灰狼”。
2. 家庭互动: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并讨论如何保护自己。
六、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对话语言,并初步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角色扮演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七、注意事项:
- 活动过程中注意控制节奏,避免幼儿情绪过于紧张。
- 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
附: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活动以故事为载体,结合角色扮演,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兴趣。通过生动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今后可尝试引入更多类似的寓教于乐的故事,丰富语言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