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夜孤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超然心境。这首词虽短,却意境深远,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词语解释与翻译:
- 缺月:残缺的月亮,形容月亮不圆,可能暗示着人生中的缺憾或孤独。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象征清冷、孤高。
- 漏断:更漏声停,表示深夜时分。
- 幽人:隐士,指作者自己。
- 缥缈:模糊不清,形容身影遥远。
- 孤鸿:孤单的鸿雁,象征孤独无依。
- 惊起:因某种原因突然飞起。
- 有恨无人省:心中有怨恨,却无人理解。
- 拣尽寒枝:挑选了所有寒冷的树枝。
- 不肯栖:不愿停留,表现高洁、孤傲的品格。
- 寂寞沙洲冷:在寒冷的沙洲上显得更加孤独。
全词翻译:
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更漏已停。
谁看见那位隐士独自徘徊?
只有一道模糊的孤雁身影。
它突然惊起,回头张望,心中有怨恨却无人能懂。
它挑遍了寒冷的枝条,却不肯栖息,最终只能在冰冷的沙洲上独自承受寂寞。
二、赏析与解读: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高洁情怀。词中“缺月”、“疏桐”、“寒枝”等意象都带有冷清、孤寂的意味,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远的意境。
“幽人独往来”一句,点明了作者的处境——一位隐士,在深夜独自徘徊,内心充满孤寂与思索。而“缥缈孤鸿影”则将这种孤独具象化为一只孤独的鸿雁,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写照。
后几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他虽身处孤寂,却依然保持清醒与自尊。“拣尽寒枝不肯栖”更是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不愿随波逐流,宁可忍受寂寞也不愿妥协。
结尾“寂寞沙洲冷”一句,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心灵的孤寂,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理解题(参考):
1. 本词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和人物形象?
2. “缺月挂疏桐”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3. 如何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这句诗的含义?
4.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词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更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词中所体现的孤独、高洁与超脱精神,正是苏轼文学风格的重要体现。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