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识字课型《青蛙写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散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文章通过描写小动物们一起为青蛙写诗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和谐与美好。在整体识字教学中,本课不仅注重字词的积累,更强调通过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识字与写字:掌握本课生字“写、诗、句、点、逗、号”等,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2.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动物们合作写诗的乐趣。
3.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头表达,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情感态度:感受自然之美,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 难点:理解“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素材(如青蛙、小蝌蚪、小蚂蚁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认识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出示青蛙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会做什么吗?它会不会写诗呢?”引出课题《青蛙写诗》。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问题。
(三)识字教学(15分钟)
1. 整体认读: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写、诗、句、点、逗、号”,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 “写”:用手或笔记录文字;
- “诗”: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
- “句”:一个完整的语意单位;
- “点”:表示停顿;
- “逗”、“号”:标点符号,用于分隔句子。
2. 字形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如“写”由“冫”和“丷”组成,“诗”由“言”和“寺”构成,帮助记忆。
3. 游戏巩固:设计“找朋友”游戏,将生字卡片与图片配对,增强识字效果。
(四)品读感悟(1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重点讲解“小蝌蚪是逗号,小蚂蚁是句号,小泡泡是省略号”等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2. 提问互动:
- “为什么说小蝌蚪是逗号?”
- “你觉得青蛙写诗的过程有趣吗?为什么?”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播放动画短片《青蛙写诗》,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样帮青蛙写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六)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识字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意义。
2. 布置作业:
- 书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
- 仿照课文写一段“我来写诗”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
青蛙写诗
写 诗 句 点 逗 号
小蝌蚪——逗号
小蚂蚁——句号
小泡泡——省略号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整体识字为核心,结合情境教学、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