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掉进酒桶的老鼠》】一、活动名称:
《掉进酒桶的老鼠》
二、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理解,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倾听与理解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习惯,能听懂故事内容并回答简单问题。
3. 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鼓励他们进行合理推测与续编。
4. 情感态度:通过故事传递勇敢、机智等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掉进酒桶的老鼠》)
- 鼠标玩具或相关道具
- 白板笔、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 背景音乐(轻松愉快的儿歌)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只小老鼠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老鼠吗?它长什么样子?它会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一只掉进酒桶里的老鼠的故事。”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掉进酒桶的老鼠》故事,配合图片或PPT展示。
故事梗概:
一只小老鼠在夜晚出来找食物,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满酒的桶里。它拼命挣扎,但越陷越深。就在它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小朋友发现了它,把它救了出来。小老鼠感激地向小朋友道谢,并决定以后不再随便乱跑。
3. 师生互动讨论(8分钟)
- 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掉进酒桶?”
- “你认为小老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绘画活动(10分钟)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掉进酒桶的老鼠”或者“救老鼠的小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5. 分享与评价(5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老鼠”角色扮演道具,让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 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 结合科学活动,了解“酒”的性质,增强幼儿的常识认知。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同时注意个别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与支持。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结合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旨在通过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提升幼儿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