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蒙格尼》教案花城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蒙古族民歌《蒙格尼》的背景及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 学习并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蒙格尼》,体会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 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 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蒙格尼》的旋律与节奏,体会其悠扬、宽广的风格。
- 难点:理解蒙古族音乐中“长调”与“短调”的区别,并能在演唱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蒙格尼》音频资料、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 学生准备:预习歌曲内容,了解蒙古族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一段蒙古族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听后谈感受。
- 提问:“你听到的是哪种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蒙格尼》。
2. 新课讲授(15分钟)
- 介绍歌曲背景:
《蒙格尼》是蒙古族传统民歌,歌词多描写草原风光、牧民生活,旋律悠长、节奏舒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播放歌曲:
播放《蒙格尼》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风格。
- 分析歌曲结构:
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主旋律、节奏特点,初步了解“长调”音乐的特征。
3. 学唱歌曲(20分钟)
- 分段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 强调演唱技巧:
- 注意气息控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
- 鼓励学生用自然、放松的方式演唱,避免过度紧张。
- 小组合作练习: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欣赏其他蒙古族民歌:如《嘎达梅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 讨论交流:
“你认为蒙古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它和我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蒙格尼》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和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文化自信。
五、作业布置
- 1. 熟练演唱《蒙格尼》,录制一段自己的演唱视频。
- 2. 查阅资料,写一篇简短的短文,介绍你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舞蹈、乐器等元素,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