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表现了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风雨交加的路上,苏轼并没有被恶劣的天气所困扰,反而悠然自得地吟咏长啸,缓步前行。他以竹杖芒鞋为伴,视风雨如平常之事,展现了他随遇而安、不惧困难的精神境界。
下阕中,苏轼写到春风微凉,山头斜阳相迎,这一景象让他回忆起刚才经历的风雨历程。然而,当他回首往事时,却发现那些曾经让他感到艰难困苦的经历,在如今看来不过是平淡无奇。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境,正是苏轼历经坎坷后达到的一种超然状态,表达了他对人生荣辱得失的淡泊态度。
苏轼通过这首词,不仅记录了自己在自然风雨中的体验,更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与挑战,都应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坦然面对一切,笑看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