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原文及解释】《信心铭》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著的一部重要禅宗经典,全文虽短,但言简意赅,蕴含深刻的禅理。它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主张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要放下妄念、回归本心,即可成佛。
以下是对《信心铭》的原文及解释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内容(节选)
> 信心铭
>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 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于诸法中,不取不舍,即是见性。
> 一切法门,无尽无穷,离心意识,即得解脱。
> 汝等当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 何名自性?即汝心是也。
> 若识自心,即见佛性。
> 一切法门,皆从自性起。
> 自性若悟,万法俱通。
> 自性若迷,一切法废。
> 唯此一乘,更无余法。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但因妄念,不能证得。
> 若能转念,即见真如。
> 一切烦恼,皆由心生。
> 心若不动,烦恼自息。
> 莫向外求,心外无法。
> 若能识心,即超生死。
二、原文及解释对照表
| 原文句子 | 解释说明 |
|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 禅修的核心在于“无念”,即不执着于念头;“无相”是指不执著于外在形象;“无住”则是不执着于任何状态。 |
| 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真如自性是永恒不变的,超越生死、善恶、增减的对立。 |
| 于诸法中,不取不舍,即是见性。 | 在一切现象中,不执着、不排斥,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 |
| 一切法门,无尽无穷,离心意识,即得解脱。 | 所有修行方法都源于心性,离开妄念和分别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
| 汝等当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 一切事物的本质都不离我们的自性。 |
| 何名自性?即汝心是也。 | 自性就是你的心,也就是你的本性。 |
| 若识自心,即见佛性。 | 认识自己的心,就能见到佛性。 |
| 一切法门,皆从自性起。 | 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从自性中生起的。 |
| 自性若悟,万法俱通。 | 如果觉悟了自性,一切法门都能通达。 |
| 自性若迷,一切法废。 | 如果迷失了自性,所有的修行都将失去意义。 |
| 唯此一乘,更无余法。 | 只有一条成佛的道路,没有其他的方法。 |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
| 但因妄念,不能证得。 | 因为妄想杂念,所以不能证得佛性。 |
| 若能转念,即见真如。 | 如果能转化妄念,就能见到真如自性。 |
| 一切烦恼,皆由心生。 |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心产生的。 |
| 心若不动,烦恼自息。 | 如果心不再波动,烦恼自然平息。 |
| 莫向外求,心外无法。 | 不要向外追求,因为一切法都在心中。 |
| 若能识心,即超生死。 | 如果能认识自己的心,就能超越生死轮回。 |
三、总结
《信心铭》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思想深刻,直指人心,强调“明心见性”的核心理念。它告诉我们,佛性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只要放下妄念,回归本心,便能觉悟成佛。这不仅是禅宗修行的根本原则,也是对人生终极真理的揭示。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信心铭》中的每一句话,从而更好地领悟其背后的禅宗智慧。
以上就是【信心铭原文及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