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骛与鹜用法区别】在汉语中,“骛”与“鹜”这两个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均为wù),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却大不相同。很多学习者容易混淆这两个字,尤其是在书写和使用时。为了帮助大家准确区分两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字义、常见搭配及实际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1. 骛(wù)
- 本义:指马奔跑,引申为快速地奔驰。
- 引申义:表示心思不专一、追求虚名或浮华,常用于形容人好高骛远、心浮气躁。
- 常用词:如“好高骛远”、“驰骋奔骛”。
2. 鹜(wù)
- 本义:指一种水鸟,即野鸭子,常生活在水边。
- 引申义:有时也用来比喻趋炎附势、追逐利益的人,如“趋炎附势之徒”。
- 常用词:如“凫(fú)鹜”、“鹜行”。
二、常见搭配与用法对比
| 词语 | 含义解释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好高骛远 | 指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 形容人的志向或行为不切实际 | 他总是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 | 
| 驰骋奔骛 | 快速奔跑,多用于描述马匹或人 | 描述动作迅速或精力充沛 | 他骑马驰骋奔骛,显得十分英姿飒爽。 | 
| 鸿鹄与野鹜 | 比喻志向高远与庸俗之人 | 用于比喻不同志向的人 | 有人想做鸿鹄,有人甘为野鹜。 | 
| 趋炎附势 | 追逐权势,巴结奉承 | 形容人没有原则,随波逐流 | 他是个趋炎附势之人,毫无骨气。 | 
三、总结
“骛”与“鹜”虽然发音相同,但在字义和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 “骛” 多用于描述行为或心理状态,强调“奔跑”或“追求”的意义,常带有贬义或警示意味。
- “鹜” 则多用于具体事物,如动物或比喻人,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表达对世俗之人的批评。
因此,在写作中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字,避免混淆。
四、表格总结
| 字 | 读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常见词 | 用法特点 | 
| 骛 | wù | 马奔跑 | 心思不专一,追求虚荣 | 好高骛远、驰骋奔骛 | 多用于抽象行为或心理 | 
| 鹜 | wù | 野鸭子 | 趋炎附势、追逐利益 | 鸿鹄与野鹜、趋炎附势 | 多用于具体事物或比喻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骛”与“鹜”虽形近音同,但各自承载的意义截然不同。正确使用这两个字,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层内涵。
以上就是【骛与鹜用法区别】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