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之一,内容简短、朗朗上口,旨在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写,语言通俗易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三字经》全文的总结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其内涵与教育意义。
一、
《三字经》全篇共1080字,分为多个部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生教育与品德培养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奋、诚实、孝顺等传统美德。
2. 历史文化常识
涉及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等朝代更替。
3. 伦理道德规范
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4. 学习方法与态度
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
5. 社会秩序与国家观念
倡导遵纪守法、忠君爱国的思想。
二、全文解释(表格形式)
| 三字句 | 解释 |
| 人之初,性本善 | 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
| 性相近,习相远 |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使彼此差距变大。 |
| 苟不教,性乃迁 |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
| 教之道,贵以专 |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
| 昔孟母,择邻处 | 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选择好的邻居。 |
| 子不学,断机杼 | 孟子逃学,母亲剪断织布机上的线,表示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
| 窦燕山,有义方 | 窦燕山教导孩子有良好的方法。 |
| 教五子,名俱扬 |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成名扬四方。 |
| 养不教,父之过 | 抚养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
| 教不严,师之惰 | 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
| 子不学,非所宜 |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
| 幼不学,老何为 | 小时候不学习,年老时能做什么呢? |
| 玉不琢,不成器 |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 |
| 人不学,不知义 |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
| 为人子,方少时 | 作为子女,年少的时候应该努力学习。 |
| 亲师友,习礼仪 | 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
| 香九龄,能温席 | 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暖床,孝顺父母。 |
| 孝于亲,所当执 | 对父母孝顺,应当坚持。 |
| 融四岁,能让梨 |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谦让他人。 |
| 弟于长,宜先知 | 对长辈要尊敬,这是应该知道的道理。 |
| 首孝悌,次见闻 |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知识。 |
| 知某数,识某文 | 知道数字,认识文字。 |
| 一而十,十而百 | 数字从一到十,再到一百。 |
| 百而千,千而万 | 数字继续增长,直到万。 |
| 三才者,天地人 | 天地人称为三才,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
| 三光者,日月星 | 日月星称为三光,是光明的来源。 |
| 三纲者,君臣义 | 君臣之间要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有礼节。 |
| 五常者,仁义礼 | 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是做人应有的品德。 |
| 诗书易,礼春秋 | 《诗》《书》《易》《礼》《春秋》是儒家经典。 |
| 号六经,当讲求 | 这六部经典应当认真研读。 |
| 有连山,有归藏 | 《连山》《归藏》是古代的易经版本。 |
| 有周易,三易详 | 《周易》是三种易经中的一种,内容详尽。 |
| 有典谟,有训诰 | 《尚书》中有典、谟、训、诰等文体。 |
| 有誓命,书之奥 | 《尚书》中还有誓、命等重要篇章。 |
| 我周公,作周礼 | 周公制定了《周礼》,规范社会秩序。 |
| 著六官,存治体 | 设立六种官职,维持国家治理。 |
| 曰春夏,曰秋冬 | 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
| 此四时,运不穷 | 四季循环,永不停息。 |
| 曰南北,曰西东 | 四方是南、北、西、东。 |
| 此四方,应乎中 | 四方围绕中央,体现平衡。 |
| 曰水火,木金土 | 五行是水、火、木、金、土。 |
| 此五行,本乎数 | 五行源于数字的变化规律。 |
| 曰仁义,礼智信 |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
| 此五常,不容紊 | 这五种道德不可混乱。 |
| 稚子童,尚知音 | 小孩也懂得音乐。 |
| 声既雅,曲既和 | 音乐要优雅和谐。 |
| 稽古训,有典谟 | 考察古代的训诫,有典籍和谟文。 |
| 诵诗书,读礼易 | 诵读《诗》《书》《礼》《易》等经典。 |
| 诸子集,各不同 | 诸子百家各有不同的思想。 |
| 作论语,子思传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 中庸道,大学篇 | 《中庸》《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 |
| 孝经通,四书熟 | 《孝经》通晓,四书熟读。 |
| 孟子言,养浩然 | 孟子主张培养浩然正气。 |
| 诗云子,曰“关雎” | 《诗经》中有“关雎”这样的诗篇。 |
| 乐府诗,多可诵 | 乐府诗很多值得吟诵。 |
| 曰国风,曰雅颂 | 《诗经》分为国风、雅、颂。 |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周朝虽然是旧国,但命运在于革新。 |
| 有周公,辅成王 | 周公辅佐成王,建立制度。 |
| 周召共和,始兴隆 | 周召二人共同执政,国家开始兴盛。 |
| 周道衰,王纲坠 | 周朝的道义衰落,王权崩坏。 |
| 逞干戈,尚游说 | 诸侯争斗,游说之士盛行。 |
| 始春秋,终战国 |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 |
| 五霸强,七雄出 | 五霸和七雄相继出现。 |
| 嬴秦氏,始兼并 | 秦国统一六国,开始兼并。 |
| 传二世,楚汉争 | 秦朝传两代,之后楚汉争霸。 |
| 高祖兴,汉业建 | 汉高祖建立汉朝。 |
| 若周成,安可倾 | 周成王在位安稳,不可动摇。 |
| 光武兴,复汉鼎 | 光武帝复兴汉朝。 |
| 二十世,至孝献 | 汉朝历经二十代,到孝献帝结束。 |
| 魏蜀吴,争汉鼎 | 三国鼎立,争夺汉朝正统。 |
| 号三国,迄两晋 | 三国之后是两晋。 |
| 宋齐继,梁陈承 | 南朝依次有宋、齐、梁、陈。 |
| 北元魏,分东西 | 北朝有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
| 宇文周,与高齐 | 北周和北齐并立。 |
| 迨至隋,皆灭之 | 隋朝统一,灭亡前朝。 |
| 唐高祖,起义师 | 李渊起兵建立唐朝。 |
| 除隋乱,创国基 | 推翻隋朝,开创唐朝基业。 |
| 二十传,三百载 | 唐朝传二十代,历时三百年。 |
| 梁唐晋,汉周世 |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 |
| 宋太祖,受禅让 | 赵匡胤接受禅让,建立宋朝。 |
| 德五代,再无王 | 五代之后,再无真正的帝王。 |
| 辽与金,皆称帝 | 辽、金等政权称帝。 |
| 元灭金,绝宋世 | 元朝灭亡金朝,终结宋朝。 |
| 明太祖,久龙庭 |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 |
| 号洪武,都金陵 | 年号洪武,定都南京。 |
| 迨成祖,迁燕京 | 成祖将都城迁到北京。 |
| 十二世,至崇祯 | 明朝传十二代,到崇祯帝结束。 |
| 清太祖,膺景命 | 清太祖努尔哈赤继承天命。 |
| 靖四方,克大定 | 平定四方,建立大清朝。 |
| 到宣统,乃亡国 | 到宣统帝,清朝灭亡。 |
| 旷古今,称第一 | 历史悠久,堪称第一。 |
三、结语
《三字经》不仅是古代儿童启蒙教材,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对现代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阅读《三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
以上就是【三字经全文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