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6《水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多种作用,包括对植物生长、动物生存、人类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作用,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功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难点: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如透明玻璃杯、水、小石子、纸巾等)、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水除了用来喝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一段关于水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水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5分钟)
(1)水对植物的作用
展示图片或实物,说明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维持形态。
(2)水对动物的作用
介绍水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无论是陆地还是水中生物都离不开水。
(3)水对人类的作用
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做饭、洗漱、清洁、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说明水的重要性。
(4)水的循环过程
利用动画或图示讲解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自然规律。
3. 实验探究(10分钟)
实验名称:模拟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塑料薄膜、橡皮筋、小石子、阳光照射
实验步骤:
①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水;
② 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 在杯口放几块小石子;
④ 将杯子放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杯内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落在小石子上,形成“降雨”。
实验结论:
水在自然环境中会不断循环,形成降水、地表径流等现象。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节水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5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1. 观察家中一天用水情况,记录用水量,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画一幅“水的作用”主题画,表达自己对水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
《水的作用》
一、水对植物的作用
二、水对动物的作用
三、水对人类的作用
四、水的循环过程
重要性:生命之源,不可或缺
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
七、教学反思(教师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部分学生在水循环环节理解不够深入,需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同时,应加强学生对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使课堂知识真正融入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