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PPT(精))】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PPT(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 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 理解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
- 在复杂题目中灵活应用定律解决问题。
三、知识回顾
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基本的乘法概念:
-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形式;
- 乘法的两个数分别称为“因数”,结果称为“积”。
例如:
5 × 3 = 15
其中,5 和 3 是因数,15 是积。
四、乘法交换律
1. 定义
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
2. 数学表达式
a × b = b × a
3. 实例说明
- 4 × 6 = 24
- 6 × 4 = 24
无论先乘哪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4. 应用举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简化计算。比如:
- 计算 7 × 8 时,如果对 7 的倍数不熟悉,可以转换成 8 × 7 来计算。
五、乘法结合律
1. 定义
在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2. 数学表达式
(a × b) × c = a × (b × c)
3. 实例说明
- (2 × 3) × 4 = 6 × 4 = 24
- 2 × (3 × 4) = 2 × 12 = 24
无论先算哪两个数,结果都是相同的。
4. 应用举例
在计算多个数相乘时,可以合理安排运算顺序,使计算更简便。例如:
- 计算 5 × 2 × 4,可以先算 5 × 2 = 10,再算 10 × 4 = 40;
- 或者先算 2 × 4 = 8,再算 5 × 8 = 40。
六、对比总结
| 运算定律 | 表达方式 | 特点 |
|----------|-----------|------|
| 交换律 | a × b = b × a | 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
| 结合律 | (a × b) × c = a × (b × c) | 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
七、课堂练习
1. 填空:
9 × 7 = ___ × 9
12 × (5 × 3) = (12 × ___) × 3
2. 判断正误:
- 3 × 5 = 5 × 3 ( )
- (4 × 2) × 6 = 4 × (2 × 6) ( )
3. 简便计算:
25 × 4 × 8
15 × 2 × 10
八、课后思考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吗?试着写出来并与同学分享。
如需配合PPT制作,可将上述内容分页展示,每页配以简单图示或实例,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