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记录表】学生姓名:李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班级:四年级二班
辅导时间:2025年4月5日
辅导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
辅导教师:张老师
一、基本情况
李明同学在班级中表现较为内向,平时与同学交流较少,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不稳定。近期,班主任反映他在课堂上经常走神,甚至有几次在课间独自坐在角落发呆,情绪较为低落。
家长反馈称,李明在家也表现出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有时会突然发脾气,对父母的关心表现出不耐烦,但又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问题表现
1. 情绪低落:近期多次出现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的表现,尤其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2. 社交退缩:与同学互动减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以“我不行”“我不会”等消极语言回应他人。
3. 注意力分散:上课时容易分心,难以持续专注于学习任务,影响了学习成绩。
4. 自我评价偏低: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常因小错误而自责,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三、辅导过程
本次辅导主要通过倾听、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进行,帮助李明表达内心感受,并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通过轻松的话题拉近与李明的距离,如询问他喜欢的动画片、游戏等,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2. 引导表达情绪:通过绘画、讲故事等方式,让李明表达自己最近的情绪变化,发现他对“失败”有较强的恐惧。
3. 调整认知偏差:帮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
4. 制定小目标:与李明一起设定一些可实现的小目标,如每天多问一个问题、主动和一个同学打招呼等,增强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辅导效果
经过本次辅导,李明的情绪有所改善,愿意与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也表示愿意尝试改变现状。他表示:“我知道自己不是不行,只是有时候太害怕做错事。”
五、后续建议
1. 家校合作: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避免过多批评。
2. 持续关注:建议班主任在课堂上给予李明更多参与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集体。
3. 定期跟进:安排后续的心理辅导,继续关注李明的情绪发展和行为变化。
六、备注
本记录仅用于学校内部心理辅导工作参考,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辅导教师签名:张老师
日期: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