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是唐代诗人吕岩(即吕洞宾)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乡村生活图景。
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写出了广阔的原野上青草遍地,仿佛铺展开来,绵延数里,展现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自然景象。“笛弄晚风三四声”则通过笛声在晚风中轻轻响起,营造出一种闲适、悠扬的氛围,仿佛可以听见牧童在田野间吹奏,与自然融为一体。
“归来饱饭黄昏后”,表现了牧童一天劳作后的满足与安宁,吃饱饭后,他便在夕阳西下时回到家中,没有过多的喧嚣与纷扰,只有简单的日常。“不脱蓑衣卧月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描绘了牧童在夜晚来临之际,依旧穿着斗笠和蓑衣,静静地躺在月光之下,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它不仅是对一个牧童日常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一种理想人生状态的寄托。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倍增的今天,这样的诗句更显珍贵,提醒我们不忘回归自然、珍惜简单的生活。
吕岩作为道教八仙之一,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与禅意,而这首《牧童》正是他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