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读后感作文心得(作文1550字)】《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关于说书人与盲人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意义、信仰的力量以及人类在困境中坚持的信念。读完这篇作品后,我深受触动,不仅被其中深刻的主题所吸引,也被作者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所打动。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活着”的意义,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说书人和一位年轻说书人之间的传承。老说书人一生都在为一个信念而活: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看到光明。然而,当他终于弹断第一千根琴弦时,却发现所谓的光明不过是一张药方,而他的眼睛却早已失明。原来,这个“光明”只是一个谎言,一个为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而年轻的说书人,在得知真相后,依然选择继续相信这个“光明”,并将它传给下一代。这种代代相传的信念,构成了生命的延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思考:什么是“命若琴弦”?也许,“命”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而“琴弦”则是我们心中的信念与希望。正如老说书人所说:“我这一辈子都靠这根琴弦活着。”这句话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知道真相,而是需要一个理由去坚持下去。即使那个理由是虚构的,它也能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困境。或许我们看不到前方的路,或许我们失去了方向,但如果我们心中还有一根“琴弦”,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绝望。就像老说书人一样,他虽然看不见光,但他始终相信有光;他虽然无法看见世界,但他用声音和琴声去描绘世界。这种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勇气,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命若琴弦》让我意识到,人生的许多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老说书人的一生,虽然没有看到光明,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他教会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相信光明的存在。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活下去,继续讲下去。
同时,这篇小说也让我思考了“信仰”这个词。信仰不是盲目的,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我们面对苦难、坚持前行的力量。老说书人之所以能够坚持一生,是因为他有一个信仰——那根琴弦。而年轻说书人继承了这个信仰,也将它传递下去。这种信仰,不仅是对未来的希望,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活得焦虑、迷茫,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他们追求物质,却忽视了内心的充实;他们渴望成功,却忽略了心灵的归属。而《命若琴弦》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可能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还有希望,是否还有梦想,是否还能为某个信念而努力。
此外,这篇小说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悲悯之情。老说书人的一生,充满了孤独与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用琴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也用故事温暖着别人的心。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他告诉我们,即使命运给予我们苦难,我们也可以选择以温柔的方式去面对。
总的来说,《命若琴弦》不仅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走得多远,而在于你是否还在前行;不在于你是否看到了光明,而在于你是否仍然相信光明。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老说书人一样,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哪怕前路艰难,也要相信希望的存在。因为,只要心中还有一根琴弦,生命就不会熄灭。正如书中所说:“命若琴弦,弦断则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根弦一直响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通过这篇小说,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刻,也更加理解了“活着”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呼吸,而是要有信念、有希望、有爱。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琴弦”,并让它永远奏响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