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渔者,行于野径,见车辙之中,有一鱼焉。其体微小,鳞甲剥落,喘息艰难,似将毙矣。渔者悯之,乃以手掬水,倾于车沟之间,欲活其命。
鱼曰:“吾本江河之子,今困于此,虽得一勺之水,亦难久存。君何不引我归江?”
渔者笑曰:“此沟已涸,水尽无源,吾力不能及也。”
鱼叹曰:“吾虽小,然心志未泯。若得清流,必能游于天地之间;若困于此,终成枯骨。愿君记吾之言,勿忘此地。”
渔者感其志,遂以草木为舟,引水入沟,日日不辍。数月之后,沟中水复,鱼跃而出,游向远方。
后人闻之,皆称其义。或问渔者:“彼鱼不过一介微物,何足挂怀?”
渔者曰:“万物皆有灵,岂可轻视?吾虽无力救天下之鱼,然能救一隅之生,亦不负此心。”
于是,世人传其事,作《干涸车沟里的鱼》之文,以警后人:善念虽微,可润万物;仁心虽小,可动天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