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DGJT08-2058-201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DGJT08-2058-201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6 10:46:4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生态公益林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规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生态公益林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后期管护等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本规程的基本要求。

术语和定义:

1. 生态公益林: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而设立的人工林或天然林。

2. 栽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种植树木的数量。

3. 成活率:栽植后存活下来的树木占总栽植数量的比例。

4. 覆盖度:林地植被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技术要求:

一、规划设计阶段

1. 区域选择:应优先考虑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大、水源涵养能力弱等生态脆弱区。

2. 林种配置: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合理搭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确保四季常绿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3. 道路布局:主干道宽度不宜超过6米,支路宽度不超过3米,并尽量避开敏感区域。

二、施工阶段

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土壤,可通过施加有机肥、客土等方式改善土质条件。

2. 苗木选择:选用本地适生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

3. 种植方法:采用穴状整地方式,保证根系舒展;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痕为准。

三、后期管护

1. 浇水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全面灌溉,并根据需要追施肥料。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措施控制。

3. 抚育修剪:及时去除枯死枝条,促进健康枝条生长。

四、监测评估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成活率、生长量、覆盖度等关键指标。通过科学分析,持续优化管理策略,确保生态公益林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附录:

附表1:主要树种生物学特性一览表

附表2: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汇总表

附表3: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样本格式

结语:

本规程旨在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南,以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希望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规定,共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