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25-05-24 15:46:07

问题描述: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4 15:46:0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理解文章内容,能够翻译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寄情山水的情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自然美的情感,并激发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山川河流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然后提问:“同学们,在你们心中,什么样的景色最美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入课题——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停顿,并标记出不熟悉的词语。

2. 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3. 分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

4. 全班交流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指导。

(三)深入探究

1.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文章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 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推选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通过对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即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课后习题;

2. 背诵全文;

3.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美丽风景”,要求运用所学过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四、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3. 观察身边的自然风光,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