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学会演唱歌曲《洗手绢》,并了解简单的节奏和音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律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洗手绢》,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手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块脏兮兮的手绢,提问:“同学们,这块手绢看起来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回答后,自然过渡到今天的主题——《洗手绢》。
2.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帮助妈妈洗衣服的小动画,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洗手绢的歌曲《洗手绢》。
二、学习新歌(20分钟)
1. 听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洗手绢》,请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2. 分句学唱
- 教师逐句范唱,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问题。
- 重点练习附点节奏部分,例如“哗啦啦”的节奏型。
3. 节奏训练
- 教师用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示范附点节奏,如拍手、跺脚等。
- 学生模仿,并将节奏融入歌词中进行练习。
4. 完整演唱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完整演唱歌曲,逐步加入动作表演。
三、律动与游戏(10分钟)
1. 律动表演
学生随音乐做洗手绢的动作,比如搓洗、拧干等,感受劳动的乐趣。
2. 分组竞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块小手绢,看哪一组能最快把“脏手绢”洗干净。同时配上歌曲旋律,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内容
提问:“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从小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3. 布置作业
- 把《洗手绢》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 在家里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板书设计:
- 情感目标:热爱劳动,讲究卫生。
- 音乐元素:附点节奏、“哗啦啦”节奏型。
- 主要活动:听赏、学唱、律动表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歌曲《洗手绢》,还能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