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楚国有个少年,名曰孙叔敖,他年少而聪慧,性情仁慈宽厚。一日,他在野外游玩,忽见一条巨蛇盘踞于路中央,昂首吐信,模样甚是凶恶。路人皆惊慌失措,纷纷避让,唯恐遭其毒手。
孙叔敖见状,心中顿生怜悯之意。他想:“此蛇虽恶,亦不过一时之怒,若能以善待之,或许可化戾气为祥和。”于是,他鼓起勇气,手持长棍,小心翼翼地靠近巨蛇。那蛇见有人来,更加狂躁不安,试图攻击。然而,孙叔敖毫不畏惧,将蛇制服后,挖坑将其掩埋,并祈祷道:“尔虽为害一方,今归于土,愿汝不再扰人安宁。”
此事传开后,乡里百姓无不称颂孙叔敖的仁德之举。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因其才智过人,被举荐为官。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常提起他当年埋蛇的故事,认为这是他一生仁义的开端。
此故事流传至今,意在教诲世人,无论面对何等凶险之事,都应怀有仁爱之心,以善意化解仇恨,以宽容对待万物。正如《论语》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如此,方能成就大德,造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