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及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 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节在《水浒传》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分析林冲的性格变化,体会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 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逼上梁山”的主题,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迫。
【教学重点】
- 林冲性格的发展过程及其转变原因。
- 山神庙场景的环境描写及其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 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色与表现力。
【教学难点】
- 理解林冲从“忍”到“反抗”的心理变化。
- 探讨小说中“风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非常经典的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大家对《水浒传》有怎样的了解?你们知道林冲这个人物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介绍林冲的背景和他在整部小说中的重要性。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随后,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环境如何?
2. 林冲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关键事件?
3. 林冲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环境描写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于“风雪”的描写,如“大雪纷飞”“风雪交加”等,并讨论这些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2. 人物性格分析
- 初入山神庙时,林冲表现出一种隐忍、谨慎的态度。
- 随着情节推进,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被陷害,内心开始动摇。
- 最终,在风雪中彻底觉醒,选择反抗。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林冲的心理变化,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解读。
3. 语言品味
教师选取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对话,让学生朗读并体会其中的语言风格与人物性格。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小组讨论:
1. “风雪山神庙”这一情节在整个《水浒传》中有什么意义?
2. 林冲为何最终走上反抗的道路?
3. 你如何看待“逼上梁山”这一说法?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林冲性格的变化是小说的重要线索,而风雪不仅是自然环境,更是人物命运的象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面临类似的压力和选择?
六、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林冲为什么走上反抗之路”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文本细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部分环节可进一步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