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11:11:28

水龙吟(middot及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写作背景。

- 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理。

- 学习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落日楼头”“江南游子”等,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内涵。

-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辛弃疾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 教学难点:把握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等句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吗?”

2. 引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并介绍其“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的人生经历。

3. 引入课文题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简要说明该词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并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3. 提问: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是豪迈还是悲凉?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词句解析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描绘秋景辽阔,营造苍茫氛围,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广阔胸怀。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用自然景物反衬内心愁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表现作者漂泊异乡、无人理解的处境,体现其孤寂与无奈。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表达作者渴望报国却无门的愤懑与痛苦。

2. 情感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表达的情感关键词:愁、恨、孤独、愤懑、壮志难酬。

- 分组讨论:作者为何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他的“登临意”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辛弃疾的生平,补充讲解他“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英勇事迹。

2. 对比其他爱国词人的作品(如陆游、岳飞),体会辛弃疾词风的独特之处。

3.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词的背景、情感表达、艺术手法。

2. 强调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精神风貌。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查阅辛弃疾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并写出心得。

四、板书设计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一、背景:南宋偏安,壮志难酬

二、情感:孤独、愤懑、忧国

三、意象:秋景、落日、断鸿、吴钩

四、主题: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

五、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注重情感共鸣与思维训练。同时,应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作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