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一、选择题
1.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 )
A. 张岱
B. 柳宗元
C. 苏轼
D. 范仲淹
答案:A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拏(nà)
B. 更(gēng)定
C. 沆砀(hàng dàng)
D. 雾凇(sōng)
答案:C
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B. 排比
C. 对偶
D. 夸张
答案:B
4. 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白”指的是( )
A. 白色
B. 白酒
C. 白布
D. 白色的杯子
答案:B
5. 下列句子中,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余住西湖——我住在西湖。
B. 是日更定矣——这一天更夫打更的时候。
C. 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没有人的声音和鸟的声音。
D. 余拏一小舟——我撑着一只小船。
答案:D
二、填空题
1. 《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答案:陶庵梦忆;张岱
2. 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答案:孤独、清高、孤傲
4. 作者在文中提到“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感慨。
答案:自己与金陵人同为痴人
三、简答题
1. 简要分析《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的意境。
答: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雪后天地一色的纯净画面,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在雪夜独自赏景时的孤独与超脱之情。
2. 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表现出作者豪放不羁、洒脱不拘的性格,也反映出他在孤寂中寻求慰藉的心理状态。
3. 作者为什么要写“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
答:通过描写湖中无人、鸟也不鸣,突出雪夜的寂静与冷清,衬托出作者独行湖上的孤独感,也为下文的“湖心亭看雪”做了铺垫。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答:冬天
2. “余拏一小舟”中的“拏”是什么意思?
答:撑船
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比喻、夸张、排比
4.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在雪夜独游湖心亭时的孤寂、清冷与超然物外的情感。
五、作文题
请以“我在雪中独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结合《湖心亭看雪》的内容,谈谈你对“孤独”与“心境”的理解。
(注:本题为开放性作文题,可根据个人感悟自由发挥,建议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参考答案
本套复习题涵盖《湖心亭看雪》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语言赏析以及写作拓展等内容,适合中考前系统复习使用。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