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事吴文言文】越王勾践,春秋末期之君也。其国弱小,邻于强吴,常为所侵。吴王夫差者,乃吴之贤主,兵强马壮,志在吞并诸侯。勾践虽为一国之君,然其智谋深远,能屈能伸,故能忍辱负重,以图后日之复兴。
初,吴越交战,越军败绩,勾践率残部退守会稽山。时人皆谓其亡矣,然勾践不以为意,反以谦卑之姿,遣使入吴请降。夫差欲杀之,然其臣伍子胥谏曰:“今若杀越王,必招其民之怨,他日或为大患。”遂止杀,囚勾践于吴宫,使其为奴仆,执役于吴庭。
勾践受辱于吴,未尝有怨言。每日洒扫庭除,饲马喂牛,恭谨如仆。其妻亦随行,同甘共苦。吴王见其诚,渐生怜悯,终释其归国。
归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日夜思虑复国之计。其内修政事,外结盟友,养兵蓄锐,以待时机。尝对群臣曰:“吾不能忘吴之耻,愿与诸卿共谋雪耻之道。”于是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厚抚百姓,国力渐强。
数年后,吴王夫差骄横自大,不听忠言,屡兴兵事,耗损国力。勾践乘机起兵,大败吴军,攻入吴都。夫差走投无路,自刎而死。越国自此崛起,勾践亦成为一代霸主,史称“越王勾践”。
此事传于后世,人多叹其忍耐之功,赞其复国之志。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勾践之经历,正应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