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块砌筑技术交底样本(7页)】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XXX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约为XX万平方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本工程中,非承重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特编制本技术交底内容,供施工班组及管理人员参考执行。
二、编制依据
1. 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标准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
- 《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008)
2. 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
3.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三、材料要求
1. 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强度等级为A3.5或A5.0,尺寸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表面无缺棱掉角、裂缝等缺陷。
2. 砌筑砂浆:采用M5.0混合砂浆,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拌制均匀,稠度适中。
3. 钢筋网片:用于构造柱、圈梁及拉结筋部位,规格为Φ6@200,需满足设计要求。
4. 其他材料:如水泥、砂、石灰膏等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有合格证和进场复检报告。
四、施工准备
1. 技术交底: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2. 现场清理: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杂物,确保基层平整、干净。
3. 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进行弹线定位,标出墙边线、门窗洞口位置及构造柱位置。
4. 工具准备:准备好切割机、手锯、抹子、水平尺、卷尺等常用工具。
五、施工工艺流程
1. 基层处理
清理并湿润基层,确保无松散物、油污等影响粘结的杂质。
2. 排砖撂底
根据设计尺寸进行排砖,合理调整砌块尺寸,减少切割损耗,保证砌体整体美观。
3. 砌筑施工
- 砌筑时应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保证灰缝饱满。
- 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之间,水平缝与竖向缝应均匀一致。
- 每砌完一层后,检查垂直度、平整度,及时调整。
4. 构造柱与圈梁设置
- 在墙体转角、交接处及长度超过5m的墙体中部设置构造柱。
-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马牙槎,先退后进,每段高度不超过300mm。
- 圈梁应沿墙高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牢固。
5. 拉结筋设置
墙体与混凝土构件(如剪力墙、柱)之间应设置拉结筋,间距不大于500mm,伸入墙体长度不小于1000mm。
6. 门窗洞口处理
门窗洞口两侧应预留安装位置,砌筑时注意留置过梁或预制板。
7. 砌体顶部封顶
砌体顶部最后一层应采用实心砖斜砌,倾斜角度为60°左右,以增强墙体稳定性。
六、质量控制要点
1. 砌块强度与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2. 砂浆饱满度:水平缝和竖向缝饱满度不得低于80%。
3. 垂直度与平整度:每层砌体垂直度偏差≤5mm,表面平整度≤8mm。
4. 构造柱与拉结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确保结构整体性。
5. 成品保护: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护,防止碰撞、污染。
七、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 个人防护: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劳动保护用品。
2. 作业环境: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材料堆放整齐,通道畅通。
3. 用电安全:所有电动工具必须接地良好,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4. 高空作业:如需登高作业,必须搭设稳固脚手架,系好安全带。
5. 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尘、降噪,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八、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 问题现象 | 原因分析 | 处理措施 |
|----------|-----------|-----------|
| 砌体开裂 | 砂浆强度不足、砌筑不密实 | 加强砂浆配比控制,提高砌筑质量 |
| 灰缝不匀 | 砌筑方法不当 | 采用“三一”砌筑法,严格控制灰缝厚度 |
| 垂直度偏差大 | 放线不准或砌筑操作不当 | 加强放线精度,定期检查校正 |
| 砌块断裂 | 切割不当或运输磕碰 | 合理安排切割工序,加强运输保护 |
九、附录
1. 砌块砌筑示意图(略)
2. 构造柱与拉结筋布置图(略)
3. 砂浆配合比表(略)
备注: 本交底内容仅适用于本项目,如有变更应以最新通知为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与设计不符之处,应及时上报项目部协调处理。
---
编制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XXX
审核人:XXX
日期: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