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诗翻译赏析】在唐代众多描写中秋明月的诗篇中,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意境脱颖而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月色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三五夜,月作半床辉。
今夜湓亭月,孤灯照客衣。
非惟忆妻子,亦欲问君知。
无由见清影,空对满庭辉。
译文:
往年中秋之夜,月亮洒下一半的光辉,映照在床前。
而今夜晚,在湓亭望着明月,只有孤灯照亮我的衣衫。
不只是想念我的妻儿,也想问问你是否安好。
可惜无法见到那清亮的身影,只能对着满院的月光独自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望月”为题,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中秋之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昔年三五夜,月作半床辉”,写的是往日中秋的温馨场景,月光洒满床榻,象征着团圆与安宁。而“今夜湓亭月,孤灯照客衣”则描绘了如今独自一人在湓亭(地名)过节的情景,月光依旧明亮,但陪伴他的只有一盏孤灯,突显出一种凄凉与寂寞。
接下来两句“非惟忆妻子,亦欲问君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不仅思念家人,还希望向远方的朋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出一种深切的人际关怀。
最后两句“无由见清影,空对满庭辉”,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渴望看到那熟悉而清亮的月影,却终究无法实现,只能面对满庭的月光,独自沉思。这种“望月不得”的无奈,正是全诗情感的核心所在。
总结: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虽篇幅不长,但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在中秋佳节时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过去与现在、光明与孤独的对比,抒发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念,是白居易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