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文言文和翻译(项脊轩志文言文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记述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细腻,是古文中的经典之作。
文言文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通明。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仅四尺,而我与汝并肩而立,无长物,惟有书卷,故曰“项脊轩”。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而以书为?”
余曰:“吾志在学,未暇及他事。”
大母曰:“吾儿,志在学,可喜也。然须知,学贵有恒,不可懈怠。”遂命婢儿取酒食,慰余。
后五年,余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读书。其后,余妻死,室坏,不复修。久之,或置酒食于轩中,而余独坐,思之不已。
白话翻译:
项脊轩,原本是南边的一个小阁子。房间只有方圆一丈,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座百年的老屋,墙壁潮湿,雨水从屋顶滴落下来,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都没有地方可以放置。屋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过了中午就变得昏暗。我稍微修缮了一下,防止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周围砌上围墙,让光线透进来。庭院寂静无声,有时小鸟会飞来觅食,人来了也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光洒在墙上,桂树的影子斑驳陆离,风吹动树影,轻轻摇曳,非常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很多令人悲伤的事情。起初,院子南北相通。等到叔伯们分家后,院子里到处都建了小门,墙也随处可见。东边的狗叫,西边的狗也跟着叫,客人要穿过厨房才能吃饭,鸡还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一开始只是用篱笆围起来,后来又变成了墙,总共变化了两次。
家里有一位老妇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她是我祖母的婢女,哺育了我们两代人,我的母亲对她也非常厚待。房间只有四尺见方,但我和你并肩站着,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堆书,所以叫做“项脊轩”。
我从十几岁开始就在这个轩子里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只顾着读书呢?”
我说:“我立志学习,没时间做别的事情。”
祖母说:“你立志学习,这是好事。但要知道,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松懈。”于是让婢女拿来酒饭,安慰我。
五年后,我的妻子嫁了过来,常常来到轩中,和我一起读书。后来,妻子去世了,房间也破败了,不再修缮。过了很久,有人偶尔在轩中摆上饭菜,但我独自坐着,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总结:
《项脊轩志》虽篇幅不长,却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归有光通过回忆项脊轩中的点滴生活,表达了对亲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追求。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记事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哲理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