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全诗解读】《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七律之冠”。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他生活困顿、身体多病,内心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国事动荡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典型的沉郁顿挫风格。
原文: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逐句解析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登高的自然环境。风势猛烈,天空高远,猿猴的叫声凄厉哀婉;水中的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空中盘旋飞翔。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全诗中最著名的两句。诗人站在高处,看到无尽的落叶纷纷飘落,江水奔流不息,气势磅礴。这两句不仅写景,更暗含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变迁。
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常年漂泊在外,面对秋天的萧瑟,心中充满悲凉;而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独自登上高台,更添几分凄苦。
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一生历经艰难困苦,心中充满怨恨,头发早已斑白;如今处境潦倒,连酒都不能喝了,更显人生的无望与沉重。
二、艺术特色
1. 对仗工整:全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律,每联对仗工整,如“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
2. 情景交融: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紧密结合,借景抒情,情景相生,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忧思。
3. 语言凝练:杜甫用词精准,字字珠玑,虽仅八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三、思想内涵
《登高》不仅是杜甫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四、结语
《登高》以其深沉的情感、宏大的意境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深刻洞察。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上,《登高》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