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流行语】每年都会有一些词语在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甚至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成为人们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8年也不例外,这一年涌现出许多极具代表性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热点,也体现了大众的情绪与态度。
1. “佛系”
“佛系”一词源于日本的“仏系”,原本用来形容一种淡然、无欲的生活方式。2018年在中国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用来形容那些对生活不争不抢、顺其自然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佛系”都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2. “油腻”
这个词最初是形容男性身上的体味,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某些人行为举止的批评,尤其是指那些表面光鲜但内心虚伪、缺乏真诚的人。2018年,“油腻”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尤其在社交平台上被频繁使用。
3. “打call”
“打call”源自日语“コール”(call),意为加油、助威。2018年,这个词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比如为偶像应援、为朋友加油,甚至在职场中也常用来表示支持和鼓励。
4. “锦鲤”
“锦鲤”原本是一种观赏鱼,但在2018年,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好运和祝福。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转发“锦鲤”图片,希望借此获得好运,尤其是在考试、求职等关键时刻。
5. “小鲜肉”
“小鲜肉”指的是年轻、帅气、有魅力的男明星或男艺人。这个词在2018年频繁出现在娱乐新闻中,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性别、审美和娱乐圈生态的讨论。
6. “退堂鼓”
“退堂鼓”原指古代衙门中宣布休庭的鼓声,后被引申为面对压力时选择逃避的行为。2018年,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一些人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放弃或回避的态度。
7. “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是指那些在事件发生时只在一旁围观、不参与讨论的人。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现代人对热点事件的态度,既带有调侃意味,也反映出人们对信息的关注与冷漠并存的现象。
8. “我可能不是你一个人的英雄”
这句话出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因角色的台词引发广泛共鸣,成为表达情感复杂性和现实无奈的一种方式。2018年,这句台词被大量引用,成为表达内心挣扎和情感纠葛的代表语句。
9. “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指的是那些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追求关注的人。2018年,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力,这一词语也因此被频繁提及。
10. “人间清醒”
“人间清醒”用来形容那些看透世事、不被情绪左右的人。2018年,这个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理想状态的代名词。
这些流行语不仅是语言的演变,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们记录了2018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