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5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特点。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生动性。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图文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景色,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 难点: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兴安岭四季图片)
- 课文朗读音频
- 小兴安岭相关视频片段
- 学生预习课文,标注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
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
2. 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的描写。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 探究学习(20分钟)
(1)分组学习,自主探究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学习“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 找出描写该季节景色的关键词句
- 体会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季节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分享
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抽出”、“浸在”、“飞舞”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4. 深入品读(10分钟)
选择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品读,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鼓励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口头表达,如:“秋天,树叶______,像______。”
5. 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兴安岭的一棵大树,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6.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小兴安岭四季各有特色,景色迷人。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录音并上传。
2. 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描述你家乡的一个季节。
3. 收集关于小兴安岭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天:抽出新芽
夏天:郁郁葱葱
秋天:五彩缤纷
冬天:银装素裹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加强课堂组织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