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5】随着学期的临近尾声,同学们迎来了紧张而重要的历史学科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提供一份精心整理的“七下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5”,旨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 公元581年
B. 公元589年
C. 公元618年
D. 公元755年
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贞观之治”?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3. 宋朝与辽国之间的和平协议被称为( )
A. 澶渊之盟
B. 绍兴和议
C. 东京条约
D. 西夏和约
4. 明朝的都城最初设在( )
A. 北京
B. 南京
C. 杭州
D. 成都
5. 清朝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A. 伊犁将军
B. 乌里雅苏台将军
C. 驻藏大臣
D. 甘肃总督
6.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 黄巾起义
B. 大泽乡起义
C. 红巾军起义
D. 白莲教起义
7.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诗仙”的是(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8. 元朝时,行省制度的推行对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最早由谁提出?
A. 忽必烈
B. 成吉思汗
C. 铁木真
D. 窝阔台
9.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开拓海外贸易
B. 寻找建文帝
C. 展示国威
D. 探索新大陆
10. 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通道是( )
A. 广州十三行
B. 上海港
C. 福州港
D. 厦门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_。
2. 唐代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3. 宋朝的商业繁荣体现在__________的兴起。
4. 明朝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__________。
5.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主要限制的是__________。
6. 《资治通鉴》是由__________主持编写的。
7. 元朝时期,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8.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__________。
9. 清朝的“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__________统治时期。
10. 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在__________年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隋朝统一南北朝的历史意义。
2. 说明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其影响。
3. 分析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人才选拔,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得国家逐步走向强盛。
(1)“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2分)
(2)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贞观之治”?(6分)
(3)“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
(4)你认为“贞观之治”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6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是一面镜子”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2. A3. A4. B5. C
6. B7. B8. A9. C10. A
二、填空题
1. 洛阳2. 诗圣3. 市舶司4. 北方游牧民族5. 海外贸易
6. 司马光7. 大都8. 殿试9. 乾隆10. 天宝
三、简答题
1. 隋朝统一南北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鼓励中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畅通、外国使节来华、佛教传入等,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3. 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包括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农民起义频发等。
四、材料分析题
1. 唐朝
2. 重视人才、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3.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4. 启示我们应注重民生、勤政爱民、以史为鉴
五、论述题(略)
通过这份“七下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5”,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认真复习,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