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6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6页),快截止了,麻烦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8:24:41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6页)】在2019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上海卷的作文题目以其独特的思辨性和语言表达要求,成为考生和教师关注的焦点。这一年的作文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注重其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思考。本文将从题目解析、写作思路、范文示例等方面,全面分析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写作技巧。

一、题目回顾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为:

>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无用”的事情,比如读一本看似无用的书,听一场没有结果的演讲,甚至做一件没有回报的事。但这些“无用”的事,也许正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部分。”

请以“无用之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的核心在于“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看似没有实际价值的事情,但实际上,它是在鼓励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1. 关键词解读

- “无用”:指那些不直接带来利益或成果的行为。

- “有用”:通常指能够带来现实收益、实用价值的行为。

- “最值得珍惜的部分”:强调精神层面、情感体验、文化积淀等非物质的价值。

2. 立意方向

- 肯定“无用之事”的价值:如阅读、艺术、友谊、思考等,虽不能带来直接利益,却能丰富心灵。

- 反思“有用”的局限性:过度追求功利,可能忽视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成长。

- 探讨“有用”与“无用”的界限:有时看似无用,实则蕴含深远意义。

3. 写作建议

- 可结合个人经历、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等展开论述。

- 避免片面否定“有用”,应体现辩证思维。

- 注重语言的优美与逻辑的严密。

三、写作思路

1. 引言部分

可以从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切入,引出“无用之事”的话题。例如:

> “记得小时候,我常坐在爷爷的藤椅上听他讲故事。那时觉得这些故事毫无用处,可如今回想起来,它们却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2. 主体部分

- 论点一:无用之事是心灵的滋养

- 举例:读诗、听音乐、散步等行为看似无用,却能陶冶情操。

- 论点二:无用之事是智慧的积累

- 举例:苏轼、陶渊明等文人,虽仕途不顺,却因热爱诗词而留下千古佳作。

- 论点三:无用之事是人性的体现

- 举例:帮助他人、坚持梦想、保持善良,虽不求回报,却彰显人格魅力。

3. 结论部分

总结观点,呼应开头,强调“无用之事”并非真的无用,而是构成人生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财富。

四、范文示例(节选)

题目:无用之事

生活中,我们总被“有用”所驱使。读书是为了考试,工作是为了赚钱,甚至连兴趣爱好也常被功利化。然而,真正让人感到充实与幸福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事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当我们沉迷于物质世界时,往往会忽略内心的声音。而那些“无用”的事——如静坐沉思、欣赏一朵花、读一本小说——恰恰是唤醒心灵的钥匙。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无用”的价值。他们不再一味追逐效率,而是选择慢下来,享受过程。正如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强调在简单、朴素中寻找美感。这种态度,正是对“无用之事”的一种尊重与领悟。

无用之事,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赋予生命意义的过程。它们或许无法带来金钱与地位,但却能让我们的灵魂更加丰盈。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愿我们都能留出一点空间,去做那些“无用”的事。

五、写作提示

- 避免套话:不要使用过于常见的名言或陈词滥调,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结构清晰:议论文要论点明确、层次分明,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 语言生动: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结语

2019年上海卷的作文题,是一道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题目。它引导学生跳出功利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无论你是正在备考的学生,还是对写作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愿我们在追求“有用”的同时,也不忘珍惜那些“无用”的瞬间。

---

(全文共6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