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观察生活、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描写展现“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 难点: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对“鸟的天堂”景色的不同感受,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它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是鸟儿的乐园,也是大自然的奇迹。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这个“鸟的天堂”呢?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地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1:我感觉这里特别热闹,有很多鸟,好像都在唱歌。
生2:我觉得这里的树很大,叶子很茂密,像一个大伞一样。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是什么?第二次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3:第一次是傍晚,只看到一棵大榕树;第二次是早晨,有很多鸟在飞,很热闹。
师:看来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分析。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师:我们先来看“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三十几丈高,一簇簇的绿叶覆盖着整个枝干。”
这段话中,“三十几丈”说明这棵树非常高大;“一簇簇的绿叶”表现出树叶的繁茂。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榕树。
师:再看“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注意看,原来一只鸟站在树枝上,正对着我扑棱翅膀。”
这段中,“静寂”和“忽然起了一声鸟叫”形成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化,也体现了作者的细腻观察。
师:那么,当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4:他感到非常惊喜,因为鸟很多,场面很热闹。
师:是的,这时候作者的心情变得激动、喜悦。我们可以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中感受到那种热闹的氛围。
(四)合作探究,感悟情感(10分钟)
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为什么作者说“鸟的天堂”是鸟儿的乐园?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哪一组愿意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5:因为这里环境好,树木多,适合鸟儿栖息,而且人们没有打扰它们,所以它们可以自由地生活。
师:说得非常好!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作者通过描写“鸟的天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学会观察身边的美景,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
课后作业:
1. 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一段关于你家乡或校园的景物描写。
2. 和家长一起找一张“鸟的天堂”的图片,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之美。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今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