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减法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 难点: 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的数学思想,并能灵活应用于各种题型中。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板书设计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如:“小明今天早上气温是-5℃,中午上升了8℃,那么中午的温度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温度的变化,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回顾旧知:
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特别是正负数相加的规则。
(2)探究新知: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 例如:
- 5 - 3 = 2
- 5 + (-3) = 2
- 7 - 4 = 3
- 7 + (-4) = 3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归纳法则:
教师总结:
a - b = a + (-b)
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典型例题解析(10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典型例题,逐步讲解:
- 例1:计算 (-6) - 3
解:(-6) - 3 = (-6) + (-3) = -9
- 例2:计算 8 - (-5)
解:8 - (-5) = 8 + 5 = 13
- 例3:计算 (-7) - (-4)
解:(-7) - (-4) = (-7) + 4 = -3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提高运算准确率。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练习题示例:
1. (-10) - 5 = ?
2. 12 - (-7) = ?
3. (-3) - (-6) = ?
4. 0 - (-8) = ?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减法法则的应用。
-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XX页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
1.3.2 有理数减法
法则:a - b = a + (-b)
例题:
(-6) - 3 = (-6) + (-3) = -9
8 - (-5) = 8 + 5 = 13
(-7) - (-4) = (-7) + 4 = -3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提升其运算能力与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