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儿腹泻病讲解】在儿科常见疾病中,小儿腹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病症,尤其在婴幼儿群体中更为多见。由于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加上饮食结构和环境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腹泻。
一、什么是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常伴有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
1. 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尤其是在秋冬季高发。此外,诺如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腹泻。
2. 细菌感染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通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3. 寄生虫感染
比如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4. 饮食因素
过量进食、食物不洁、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都可能引发腹泻。
5. 其他原因
如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肠道菌群失调等。
三、小儿腹泻的症状表现
- 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有时带有黏液或血丝;
- 腹部胀气、疼痛或不适;
- 发热、呕吐、食欲下降;
- 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四、如何判断是否脱水?
脱水是小儿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家长应特别注意以下表现:
- 哭时无泪;
- 尿量减少或长时间没有排尿;
- 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
- 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
一旦发现脱水迹象,应及时就医。
五、家庭护理与治疗建议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使用口服补液盐(ORS),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
2. 调整饮食
避免油腻、生冷、难消化的食物,可适当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等。
3. 注意卫生
勤洗手,保持餐具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4. 合理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止泻药或益生菌,切勿自行滥用药物。
5. 密切观察病情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血便、精神状态差等情况,应立即送医。
六、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 定期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结语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只要及时发现、科学处理,大多数患儿都能很快康复。家长应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以临床医生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