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学习本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感受作者在山中访友时的情感变化与思想升华。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环保意识与人文关怀。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几幅山林风景图,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走进山林的感受。
- 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去山中拜访朋友,你会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
- 引出课题《山中访友》,介绍作者李汉荣。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邀约”、“清幽”、“凝望”等。
- 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3. 精读分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分析每一段的内容与情感。
- 描写清晨出发,进入山林,营造宁静氛围。
- 描写古桥、树林、山泉等自然景物,赋予它们人的性格。
- 第三段:描写山中动物、植物,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四段:抒发对自然的深情,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4. 合作探究(10分钟)
- 小组讨论:作者为何把山中的景物称为“朋友”?
- 思考: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与哪些自然景物建立了“友谊”?
5. 拓展延伸(5分钟)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与自然亲近的经历。
- 展示优秀范文,进行点评。
6.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写作特色。
- 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倡导环保理念。
五、板书设计:
```
山中访友
一、作者:李汉荣
二、主题:热爱自然、珍惜友情
三、结构:
1. 清晨出发,进入山林
2. 见到古桥、树林、山泉等“朋友”
3. 与动物、植物交流
4. 抒发情感,呼吁保护自然
四、写作手法:
1. 拟人化描写
2. 比喻修辞
3. 情感真挚
五、感悟与启示:
1. 自然之美需要用心感受
2.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和自然的朋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合作探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