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习惯的养成(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不少学生存在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勤洗手、乱扔垃圾、不注意个人清洁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对集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开展以“卫生习惯的养成”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整洁、文明的校园氛围。
二、活动主题:
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活动目的:
1. 提高学生对良好卫生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责任感;
4. 营造干净、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上午9:00—10:30
五、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六、参与人员:
全班学生、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可选)
七、活动准备:
1. 教师提前收集与卫生习惯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小道具,如洗手液、纸巾、垃圾桶模型等;
3. 设计互动环节和讨论问题;
4. 制作PPT课件,内容涵盖卫生知识、案例分析、习惯养成方法等。
八、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由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意义,强调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播放一段关于“良好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班主任通过PPT展示常见的不良卫生习惯及其危害,例如:饭前便后不洗手、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同时介绍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衣物整洁、定期打扫宿舍等。
3. 情景模拟(1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在食堂吃饭、上厕所、整理书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如何落实。
4. 小组讨论(15分钟)
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卫生行为?
- 这些行为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什么影响?
- 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习惯?
5. 分享交流(10分钟)
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建议。
6. 总结提升(5分钟)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良好卫生习惯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 倡议签名(5分钟)
全班同学在“我承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横幅上签名,作为此次活动的纪念和承诺。
九、活动延伸:
1. 班级设立“卫生监督员”,负责日常卫生检查;
2. 开展“每周一次的卫生小标兵”评选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3. 鼓励学生将良好习惯带回家,带动家庭成员共同改善生活卫生环境。
十、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能够认识到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班级整体卫生状况将得到改善,营造出更加整洁、文明的学习氛围。
十一、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危险物品;
2.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 班主任应全程关注学生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结语: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良好的习惯伴随我们成长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