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原文-翻译及赏析】《哀江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目睹长安城在战乱后的破败景象,感慨万千,借江水之流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杜甫诗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羽扇,东来紫气,尽日黄昏,独倚危楼。
可怜王孙泣路隅,回首不见长安宫。
……(此处略去部分诗句)
二、翻译
一位年迈的诗人默默哭泣,在春天里悄悄走在曲江边。
江边的宫殿紧闭着千重门扉,细柳和新蒲又为谁而绿?
回忆起从前那辉煌的日子,天子仪仗如云,威风凛凛,
可如今却只有黄昏相伴,独自倚靠高楼远望。
可叹那些贵公子在路上哭泣,回望时已看不见长安的宫殿。
三、赏析
《哀江头》以一种低沉而悲凉的笔调,描绘了战乱之后长安的凄凉景象。杜甫通过“江头”这一地理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中既有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衰败的无奈,更透露出诗人对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不仅写出了景物的荒凉,也暗含了朝廷的衰落与人民的苦难。“细柳新蒲为谁绿”则以自然之景反衬人世之悲,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将个人的悲痛升华为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结语
《哀江头》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那个时代历史的缩影。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正如诗中所言,即使江水东流,仍需铭记曾经的辉煌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