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意思】“千呼万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多次呼唤、多次召唤”,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被反复呼唤、催促,但迟迟没有出现或回应。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一种期待已久却迟迟未到的情景,带有一定的无奈和焦急情绪。
一、成语出处
“千呼万唤”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原句描绘的是诗人邀请琵琶女出场时,她经过多次呼唤才缓缓现身的情景。这里的“千呼万唤”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期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身份的拘谨与含蓄。
二、成语释义
从字面来看,“千呼”表示无数次的呼唤,“万唤”则是极言其多。合起来,“千呼万唤”强调的是反复多次的呼唤行为,通常带有强烈的期待感。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对人的期待:如“他一直等朋友来,千呼万唤也不见人影。”
2. 对事物的渴望:如“大家千呼万唤,终于等到了新产品发布。”
3. 对结果的期盼:如“政策迟迟未出台,百姓千呼万唤盼改革。”
三、成语用法与搭配
“千呼万唤”一般作谓语或状语使用,常与“始”、“才”等词搭配,以突出“终于出现”的意味。例如: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千呼万唤,他才肯开口说话。”
此外,在现代口语中,人们也会将“千呼万唤”用于幽默或夸张的表达,如“我千呼万唤,手机就是不响”,以此调侃手机没电或信号差的情况。
四、成语的现代应用
随着语言的发展,“千呼万唤”已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而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场景中。它既可以表达一种急切的期待,也可以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等待。
在影视作品中,这一成语常用于刻画人物心理,如一个角色在等待重要消息时,导演可能会用“千呼万唤”的台词来渲染紧张氛围。
五、相关成语对比
与“千呼万唤”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
- 望眼欲穿:形容非常盼望,眼睛都快望穿了。
- 翘首以待:形容非常期待地等待。
- 久候不至:长时间等待却没有到来。
这些成语虽然都表达“等待”的含义,但侧重点不同。“千呼万唤”更强调“呼唤”的次数多,而“望眼欲穿”则更强调“等待”的心情迫切。
六、结语
“千呼万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无论是古诗中的婉约描写,还是现代生活中的生动表达,它都在不断诠释着人们对期待、渴望与等待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也能让交流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