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名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以下为原诗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景象。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进一步以宁静的江渚与飞翔的鸟儿构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里的“落木萧萧”不仅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更隐喻着生命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而“长江滚滚”则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和历史厚重感。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以及年老体弱的无奈。这里的“万里悲秋”既指地理上的遥远,也暗示了时间上的长久,而“常作客”则点出了长期客居他乡的辛酸。“百年多病”则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和个人身体状况的衰败,“独登台”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对全诗情感的一个总结。诗人感叹人生艰难,忧愁烦恼使自己两鬓斑白,而如今穷困潦倒,连借酒消愁的机会都失去了,这种悲哀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通过对登高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兴亡以及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景图,更是一部浓缩的人生哲理书。